亡立锥之地的成语故事
拼音wáng lì zhuī zhī dì
基本解释亡:无;立锥:插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暂未找到成语亡立锥之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亡立锥之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丘之貉 | 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一举手之劳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一乱涂地 |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一人之交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
一介之士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
一介之才 |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
一偏之论 | 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
一卒之田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无一卒之田。” |
一块石头落地 | |
一家之主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
一席之地 | 《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一技之长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4回:“凡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 |
一日之长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一时之冠 | 《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
一时之标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
一洞之网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
一笑了之 | 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
一笑置之 | 宋 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
一箭之地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
一线之路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
一臂之力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
一言以蔽之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一败涂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
一面之雅 | 田汉《关汉卿》第七场:“女的我不认识,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