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干名采誉干名采誉的故事

干名采誉的成语故事


拼音gān míng cǎi yù

基本解释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终军传》:“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暂未找到成语干名采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干名采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举成名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一干二净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一文不名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不务空名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不名一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不干不净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不揪不采
不虞之誉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举世闻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久负盛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久闻大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乡曲之誉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
乳臭未干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争名夺利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二卵弃干城《孔丛子 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交口称誉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我出门下,交口荐誉之。”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
以誉进能
倒戢干戈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倒持干戈《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倒置干戈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倒载干戈《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假誉驰声《旧唐书 薛登传》:“比来举荐,多不以才,假誉驰声,互相推奖。”
兴高采烈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冒名顶替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凤采鸾章南朝·梁·沈约《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凤采鸾章,霞鲜锦缛。”
出师无名《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分文不名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