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分毫析厘分毫析厘的故事

分毫析厘的成语故事


拼音fēn háo xī lí

基本解释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暂未找到成语分毫析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分毫析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丝一毫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一毫不取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
不分伯仲
不分玉石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不分皂白《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不分胜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不分胜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不分轩轾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
不分青红皂白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不可分割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不失毫厘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不安本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不容分说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不由分说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且听下回分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两极分化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主次不分
九牛一毫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争分夺秒《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分明月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人以群分《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入木三分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分别门户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诗,多能议论长短,分别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