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逃避现实逃避现实的故事

逃避现实的成语故事


拼音táo bì xiàn shí

基本解释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出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暂未找到成语逃避现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逃避现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切实际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不可避免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不合实际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不知虚实《汉晋春秋》:“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不避艰险《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东躲西逃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严严实实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严严实实压在心底的热泪,涌满眼眶,忍不住流了下来。”
临阵脱逃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事实胜于雄辩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仓皇出逃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传闻失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先声后实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切合实际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做一切工作,必须切合实际。”
名不副实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名副其实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名存实亡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名实不副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名实相副汉 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名实相称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名实相符三国 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名过其实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图穷匕现
在劫难逃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处实效功
大败而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天良发现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安于现状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