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痒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9 个痒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īn yǎng nán náo心痒难挠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xīn yǎng nán sāo心痒难搔心里特别痒,难以抚平。指愿望十分强烈。曾朴《孽海花》第21回:“谁知庄稚燕在路上说得这也是门,那也是户,好像可以马到成功,弄得阳伯心痒难搔。”
gé xuē sāo yǎng隔靴搔痒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zhì gòu pá yǎng栉垢爬痒去脏抓痒。喻清除邪恶。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wú guān tòng yǎng无关痛痒痛痒: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任凭这些民贼把他的祖传世产怎样割、怎样卖、怎样送,都当作无关痛痒的么?”
sāo zhe yǎng chù搔着痒处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唐 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tóu yǎng sāo gēn头痒搔跟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汉 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gé xuē zhuā yǎng隔靴抓痒同“隔靴搔痒”。《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xīn yǎng nán zhuā心痒难抓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