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36 个调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iào cí jià sòng调词架讼 | 调唆他人诉讼。 | 孙梨《白洋淀纪事·钟》:“尼姑在社会上并没有特殊地位,可是因为她是林德贵的知己,她竟能调词架讼,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 |
diào hé yīn yáng调和阴阳 |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 《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
tiáo zuǐ nòng shé调嘴弄舌 |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
bān mén diào fǔ班门调斧 | 班: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调:耍弄。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庸碌小巫,怎敢在班门调斧,然老先生台命殷殷,又不敢违,却将奈何?” |
shuǐ diào gē tóu水调歌头 | 词牌名。 |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diào zhū fù fěn调朱傅粉 | 调弄、涂抹脂粉。喻刻意修饰。 | 裘廷梁《伦白话为维新之本》:“此外汗牛充栋,效颦以为工,学步以为巧,调朱傅粉以为妍,使以白话译之,外美既去,陋质悉呈,好古之士,将骇而走耳。” |
ná qiāng zuò diào拿腔作调 |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 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
chàng gāo diào唱高调 | 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 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
tiáo jì yán méi调剂盐梅 | 调剂:调整使洽宜;盐梅:咸味和酸味。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调解家庭纠纷。 |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tiáo zuǐ diào shé调嘴调舌 | 见“调嘴弄舌”。 |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鲫鱼般跳。骂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 |
gōng diào mǎ fú弓调马服 |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 《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
gǎi qǔ yì diào改曲易调 |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
diào fēng nòng yuè调风弄月 | 调弄风月。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 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风管弦,夜月秋千,调风弄月醉花前。” |
gǔ diào dān tán古调单弹 | 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pǐn zhú diào sī品竹调丝 | 见“品竹调弦”。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耆卿]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
zhòng kǒu nán tiáo众口难调 |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调:调理;调配。 |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
qín sè bù tiáo琴瑟不调 |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 《汉书 礼乐志》:“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
chàng fǎn diào唱反调 | 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 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在会上,即使不和上面唱反调,至少也得闹出点新花样。” |
nèi chá wài diào内查外调 |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 《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
diào chá yán jiū调查研究 | 了解情况,考察分析。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调查研究,我们从前做得比较好。” |
qín sè tiáo hé琴瑟调和 | 比喻夫妻恩爱。 | 《群音类选 <玉钗记 桂亭赏月>》:“琴瑟调和,百年相聚。” |
bù diào yī zhì步调一致 | 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zuǒ zhī yòu diào左支右调 | 谓支吾搪塞。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投猿》:“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语言多虚冒,凭空何处军粮到。无端左支右调,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盗。” |
mì lǐ tiáo yóu蜜里调油 | 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
diào sān wò sì调三斡四 | 挑拨是非。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
diào fēng biàn sú调风变俗 | 犹言移风易俗。 | 《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
diào hǔ lí shān调虎离山 |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
diào lǐ yīn yáng调理阴阳 | 犹言调和阴阳。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
diào tíng liǎng yòng调停两用 | 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
cái diào xiù chū才调秀出 | 才调:才情。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 | 《晋书·王接传论》:“才调秀出,见赏知音。” |
yě diào wú qiāng野调无腔 | 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 《白雪遗音 马头调 九尽寒退》:“横吹短笛,一声一声把春歌唱,野调无腔。” |
qiān gǔ jué diào千古绝调 | 犹千古绝唱。 |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阮亭专以神韵为主,如《仪征柳耆卿墓》云:‘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酝藉含蓄,实是千古绝调。” |
jiāo zhù tiáo sè胶柱调瑟 |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调兵遣将 |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
qiǎn jiāng diào bīng遣将调兵 | 见“遣兵调将”。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0回:“你既是昆仑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
tiáo zuǐ xué shé调嘴学舌 |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