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43 个致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é qì zhì xiáng和气致祥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yán xíng yī zhì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fù chéng zhì kòu负乘致寇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xué yǐ zhì yòng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yǐ lí zhì shǔ,yǐ bīng zhì shéng以狸致鼠,以冰致绳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zhì shì xuán chē致仕悬车致仕:辞官;悬车:古代官员一般至七十岁告老引退,把车子悬挂起来不用。指告老辞官,退休家居。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与丞相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东归沛……县其安车传子孙。”
tuán jié yī zhì团结一致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zhì zhī gé wù致知格物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rèn zhòng zhì yuǎn任重致远指负载沉重而能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xīng zhì lín lí兴致淋漓犹兴会淋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有时有了兴致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
shēng zuì zhì tǎo声罪致讨宣布罪状,并加讨伐。《国语 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gāo rén yǎ zhì高人雅致雅致:高雅的情趣。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明·周楫《西湖二集·宿宫嫔情滞新人》:“耽山玩水,此是高人雅致。”
dào shí zhì bǎo盗食致饱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jí qíng jìn zhì极情尽致谓将意趣风致表现得很充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果然蒋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醉后神情,把那一种怜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极情尽致。”
fā cái zhì fù发财致富因获得大量财物而富裕起来。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yǐ lí zhì shǔ以狸致鼠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zuò zhāng zuò zhì做张做致张:模样。装模作样,故意做作。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沈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光景,一个十七八岁,乔素打扮,做张做致的。”
háo qíng yì zhì豪情逸致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biǎo lǐ yī zhì表里一致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suí chē zhì yǔ随车致雨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yǐn zhòng zhì yuǎn引重致远引:牵挽;致:达到。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xián qíng yì zhì闲情逸致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这趟出来,更是闲情逸致,正要问问沿途的景物。”
háo wú èr zhì毫无二致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xìng zhì bó bó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兴致:兴趣。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清 李汝珍《镜花缘》:“到了群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巨眼?此番再去,安知不遇知音?’又进去考了一场。”
zhì zhī dù wài致之度外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北史 薛辩传》:“朕且含养,致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析。”
tú cái zhì mìng图财致命图:谋取。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你如今将俺主人摆布死了,故意将这绣鞋揣在怀里,正是你图财致命。”
yǎ liàng gāo zhì雅量高致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jǔ guó yī zhì举国一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yǐ xíng zhì xíng以刑致刑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cāo yíng zhì qí操赢致奇指商贾居奇牟利。清王韬《平贼议》:“商人既能操赢致奇,转输乎远方,以供中国,则市无不足矣。”
shū zhì tóng guī殊致同归同“殊涂同归”。《隋书·五行志》:“夫神阴阳不测,天则教人迁善。均乎影响,殊致同归。”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zhì yuǎn kǒng ní致远恐泥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lín xià fēng zhì林下风致同“林下风气”。《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ù diào yī zhì步调一致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zhuān xīn zhì zhì专心致志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lín lí jìn zhì淋漓尽致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gé wù zhì zhī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zhì mìng yī cān致命一餐舍弃生命,报答一餐饭的恩情。泛指舍死报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
cuò luò yǒu zhì错落有致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jiàn wēi zhì mìng见危致命见“见危授命”。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shū tú tóng zhì殊涂同致犹殊途同归。《晋书·嵇康传》:“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