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4 个跳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ròu tiào shén jīng肉跳神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
sān shī bào tiào三尸暴跳 |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
bèng bèng tiào tiào蹦蹦跳跳 | 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 | 老舍《正红旗下》:“大黄狗马上活跃起来,蹦蹦跳跳地跑前跑后。” |
tiào dào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到黄河洗不清 |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认,你叫我跳到黄河洗不清。” |
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在黄河洗不清 |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 |
jī fēi gǒu tiào鸡飞狗跳 |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 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
tiào liáng xiǎo chǒu跳梁小丑 | 跳梁:即“跳踉”;跳来跳去;形容捣乱的样子;小丑:卑鄙的小人。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
huó bèng luàn tiào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
huó bèng huó tiào活蹦活跳 | 活蹦乱跳。 |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我的小孩子,一个能讲能说,活蹦活跳的娃娃,死啦!” |
fù tāng tiào huǒ赴汤跳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
bào tiào rú léi暴跳如雷 |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鲤鱼跳龙门 |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 《埤雅 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
xīn jīng ròu tiào心惊肉跳 |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huān bèng luàn tiào欢蹦乱跳 |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