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气宇昂昂气宇昂昂的故事

气宇昂昂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yǔ áng áng

基本解释气宇:气度,仪表;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暂未找到成语气宇昂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气宇昂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气呵成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一鼓作气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上气不接下气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下气怡声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下气怡色《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东来紫气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丧气鬼
串通一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亢心憍气
低声下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低声哑气《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
傻里傻气欧阳山《三家巷》:“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又蠢又笨,打铁不成,当鞋匠也不成。”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元龙豪气《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凛然正气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出气筒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他不愿向她发火,不愿拿她当出气筒子。”
出言吐气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魏公]与国夫人卢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讶而讯之,曰:‘此中有乐人孙子,多出言吐气,甚令人笑。’”
分形连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剑气箫心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包举宇内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同气相求《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同气连枝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吞声忍气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吞声饮气《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和气致祥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哀声叹气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唉声叹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