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除邪惩恶除邪惩恶的故事

除邪惩恶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ú xié chéng è

基本解释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出处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暂未找到成语除邪惩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除邪惩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下五除二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不恶而严《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与民除害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严惩不贷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中正无邪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为非作恶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乳臭未除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商功父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从恶是崩《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众恶必察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作恶多端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光恶不善
剪恶除奸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剪草除根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劝善惩恶《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劝善戒恶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劝善黜恶《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十恶不赦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十恶五逆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去邪归正《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反邪归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同恶相济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善善恶恶先秦 荀况《荀子 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缨络经 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好善恶恶《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好谀恶直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8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