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小枉大直小枉大直的故事

小枉大直的成语故事


拼音xiǎo wǎng dà zhí

基本解释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

出处战国·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绌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为也。”


暂未找到成语小枉大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小枉大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家老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一往直前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一钱不直金·元好问《晨起》诗:“多病所须惟药物,一钱不直是儒冠。”
七老八小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万事大吉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上根大器
不修小节《晋书 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不拘小节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不无小补宋 朱熹《朱子全集 尚书一》:“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无小补,但在详择之耳。”
不登大雅见“不登大雅之堂”。
不登大雅之堂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不直一文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不直一钱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不能登大雅之堂
东洋大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主明臣直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举枉措直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止大方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举直厝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举直措枉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直错枉《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
久闻大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五大三粗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五羖大夫《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早曰‘五羖大夫’。”
五花大绑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人小鬼大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这样的戏法。”
仗义直言《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