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的成语故事
拼音guī gēn jié dǐ
基本解释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做。”
暂未找到成语归根结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归根结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命归西 | 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
一竿子捅到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
上根大器 | |
不如归去 | 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
不根之论 |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
久假不归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
之子于归 |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乐而忘归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
九九归一 | 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
九九归原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4回:“虽然沈小红性命也无啥要紧,九九归原,终究是为仔耐,也算一桩罪过事体。” |
书囊无底 |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
井底之蛙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井底银瓶 |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众望所归 | 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
众望攸归 | 《晋书 解系阎鼎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
众望有归 | 《隋书·高祖纪》:“周帝以众望有归,乃下诏。” |
全受全归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
六根清净 | 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
兵连祸结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
冤沉海底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
凭轼结辙 | 《子华子·晏子问党》:“游士无所植其足,则凭轼结辙而违之。” |
切树倒根 | |
刨根问底 |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
剪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原璧归赵 |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
去末归本 | 《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