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成语故事
拼音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基本解释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暂未找到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举两失 | 《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
一举两得 |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一语道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
万不失一 |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
万不得已 |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
万无一失 |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不可多得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不失时机 |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不失毫厘 |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
不得不尔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
不得善终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
不得已而为之 | 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
不得已而求其次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不得已而用之 | 《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不得开交 | |
不得而知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不得要领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世道人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
世道浇漓 | 鲁迅《随感录·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 |
东道主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东道主人 | 《周书·文帝纪上》:“令亲人蔡儁作牧河济,厚相恩赡,以为东道主人。” |
丢魂失魄 | 俞林《在太行山上》:“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尖叫一声,返身就跑。” |
丧身失节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丧魂失魄 |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