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珍味佳肴珍味佳肴的故事

珍味佳肴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ēn wèi jiā yáo

基本解释在味觉和嗅觉上极令人喜欢的食物。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珍味佳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珍味佳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二八佳人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五味俱全《礼记 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佳人才子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依。”
佳人薄命宋 辛弃疾《贺新郎 送杜叔高》:“自昔佳人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佳兵不祥先秦 李耳《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其味无穷宋 朱熹《四书集注 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味如嚼蜡《楞严经》第八卷:“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回味无穷宋 王禹偁《小畜集 卷六 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如数家珍《清朝野史大观 郭生始创戏院》:“吴县王鹤琴先生耆年硕德,与谈吴中掌故,则掀髯抵掌,如数家珍。”
如获至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至珍,一概都置之不顾。”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山珍海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
山珍海错唐 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炮羔如折葵。”
异宝奇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弊帚自珍宋 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意味深长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才子佳人宋 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荒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有滋有味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8卷:“有许多话头做作,哄动这些血气未定的少年,其实有枝有叶,有滋有味。”
枯燥无味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气味相投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津津有味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淡而无味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渐入佳境《晋书 文苑传 顾恺之》:“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渐至佳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