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牛骥同皁牛骥同皁的故事

牛骥同皁的成语故事


拼音niú jì tóng wěn

基本解释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牛骥同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牛骥同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体同心《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一视同仁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一轨同风《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一辞同轨《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上下同门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不可同日而语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不同凡响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不同流俗《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不敢苟同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不期而同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不约而同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不谋同辞《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不谋而同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与众不同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与天地同休《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
与天地同寿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与草木同朽
与草木同腐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九世同居《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
九牛一毛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九牛一毫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九牛二虎之力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九牛拉不转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买牛息戈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牛,买牛息戈。”
争猫丢牛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二人同心《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亡羊得牛《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是她也是个女孩儿。俗语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