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笔正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n zhèng bǐ zhèng
基本解释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心正写的字也端正。
出处《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暂未找到成语心正笔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心正笔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体同心 |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一寸丹心 |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一寸赤心 |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
一德一心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意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一心无二 | 《旧唐书 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
一本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一片丹心 | 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
一片冰心 |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一片赤心 | 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 |
一见倾心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
一身五心 |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
一门心思 |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
万众一心 |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
万箭穿心 | 《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
三心两意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 |
三心二意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上梁不正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
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下笔成文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
不当不正 | 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
不正之风 |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
不臣之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
专心一志 |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
专心致志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
丧心病狂 | 《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