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以骨去蚁以骨去蚁的故事

以骨去蚁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gǔ qù yǐ

基本解释见“以肉去蚁”。

出处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暂未找到成语以骨去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骨去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以当百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一去不复返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去不返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
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来二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一来二去,眼大心肥,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
一言以蔽之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上楼去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不以为奇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不以为然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如归去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不知去向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不知所以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不随以止
东来西去唐·李商隐《关门柳》诗:“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丝来线去《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严阵以待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丰肌秀骨宋 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乐以忘忧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乞骸骨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
习以为常《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予齿去角《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
事以密成《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亲如骨肉江耀辉《红军鞋》:“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难过,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
人以群分《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人去楼空唐 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人来客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零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