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臼头深目臼头深目的故事

臼头深目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ù tóu shēn mù

基本解释形容相貌丑陋。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暂未找到成语臼头深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臼头深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块石头落地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目了然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一蛇两头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万头攒动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万目睽睽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万绪千头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三天两头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三头六臂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不堪入目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不是冤家不聚头《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不识庐山真面目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两叶掩目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两头三绪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
两头白面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
举世瞩目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举目千里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举目无亲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义重恩深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乱头粗服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交头接耳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交浅言深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人头畜鸣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记》:“(胡亥)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从头做起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从头到尾《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