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含冤莫白含冤莫白的故事

含冤莫白的成语故事


拼音hán yuān mò bái

基本解释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含冤莫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含冤莫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清二白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三清四白
不分皂白《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不分青红皂白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不明不白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不是冤家不聚头《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不白之冤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不问青红皂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东方将白
两头白面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
丹书白马《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举世莫比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乌白马角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井渫莫食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以白为黑《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以黑为白《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冤天屈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冤家路狭《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冤家路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冤有头,债有主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剑门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头,债有主。’”
冤沉海底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冯唐白首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贤,而贾谊见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
匿瑕含垢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