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饱食暖衣饱食暖衣的故事

饱食暖衣的成语故事


拼音bǎo shí nuǎn yī

基本解释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暂未找到成语饱食暖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饱食暖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衣带水《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一饥两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三旬九食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不食之地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不食人间烟火宋·阮阅《诗话总龟》第九卷:“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中饱私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井渫莫食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伴食中书《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作嫁衣裳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冷暖自知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凿饮耕食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卑宫菲食语出《论语 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同盘而食《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和衣而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和衣而卧。”
嗷嗷待食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嘘寒问暖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因噎废食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士饱马腾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天衣无缝五代 前蜀 牛峤《灵怪录 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好女不穿嫁时衣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宵衣旰食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寝食不安《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